那么,慈禧与吕雉、武则天相比,究竟有何不同之处?她为何能够稳坐政权长达半个世纪,甚至在许多历史上具备类似地位的女性都面临过政权更迭的挑战时,她能够一跃而上,稳固政权?
慈禧的上位,得益于她联合恭亲王铲除了咸丰帝生前设立的八位辅政大臣,凭此,她顺利登上了权力的巅峰。与吕雉不同,东汉时期的吕雉在丈夫死后,极力保持着自己的权力,并且对刘家并不完全忠诚。武则天则通过不断清除异己,最终登上了皇位,但她的成功之路并非无血腥。相较之下,慈禧的上位路径显得相对温和,她通过手段巧妙地巩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。她没有像吕雉和武则天那样,通过大规模的血腥手段来维持统治,反而通过智慧和策略,成功稳住了自己的权力。
再来探讨为什么慈禧的权力无人能够撼动。尽管许多人怀疑,像拥有军权的曾国藩等大臣是否能推翻慈禧,但她凭借一项无可比拟的能力,最终确保了政权的稳定。慈禧善于笼络人心,成功处理了与各方势力的关系,特别是在早期,她与慈安太后和恭亲王的合作,使得她能够在政坛上立稳脚跟。她并未显露出强烈的权力欲望,反而让朝廷表面看上去平和无争,这种政治智慧使得“同治中兴”得以顺利展开。
然而,当慈禧日渐强化自己的权力时,她并未放松警惕,而是把那些曾经支持她的力量,如慈安太后和恭亲王,都逐步打压。她开始提拔并笼络曾国藩、李鸿章、左宗棠等重量级人物,这些人对慈禧极为忠诚,并在朝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。正因为如此,慈禧几乎没有遭遇过任何势力的挑战。
在国内动荡和外敌入侵的背景下,慈禧凭借巧妙的政治手段,成功转移了民众的不满情绪。太平天国起义和列强的侵略给大清带来了巨大冲击,民众的焦点更多地集中在这些外部威胁上,而非慈禧本身的无能治理。即便在甲午战争后,大清割地赔款,慈禧也未曾直接遭遇政权的威胁。她巧妙地将矛盾转移,使得自己依然能够稳坐权力之位。
光绪帝在早期确实有意进行洋务改革,但因慈禧对保全自己权力的强烈欲望,她坚决反对光绪帝通过改革提高自身地位。因此,当光绪帝想要实施改革时,保守派得到了慈禧的全力支持,最终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失败。
慈禧刚入宫时,仅是一个小小的贵人,凭借美貌和聪明才智,她得到了咸丰皇帝的宠爱。生下同治皇帝后,凭借“子凭母贵”的原则,她开始步步为营地稳固自己的权力。虽然她有着极强的野心,但她的目光仅仅聚焦于自保之上。大清的灭亡,虽然与她的统治密切相关,但也正是她加速了清朝的衰败进程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