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年银屏
百年银屏始于1902年,迄今已超越了百年的历史。百年银屏从银屏奶奶的一盘“蚝烙”起家,历经百余年,慢慢发展壮大,成为专业潮菜食府中的典型,当中离不开的是银屏人的努力,也离不开银屏家族从一而终秉承的品牌文化“传承、责任、品质、创新”。
据《莲下镇志》记载: “银屏蚝烙”---- 选取鲜牡蛎(蚝)、文蛤(俗称车白)为主料,上乘鲜薯粉、猪肉丝、鸡蛋、米粉丝等为佐料,辣椒酱、上等鱼露、葱粒等为调料,搅拌均匀后倒至一口百年平底大锅(俗称煎鼎)上,猛火热烙,煎至两面酥脆,色呈金黄后即可入盘。味道鲜美,口感酥香,外酥内嫩。
百年银屏经营的不止是蚝烙。第三代掌门人陈树苞苦心钻研潮汕美食,在继承家族品牌“银屏蚝烙”的同时,不断推出新菜式,其中广受欢迎的有百年银屏独家秘制的咸膏蟹、金瓜盅、太极芋泥、潮汕八宝饭等一系列潮汕美食,就连失传多年的“佛跳墙”,亦悄然重现江湖!此外,百年银屏食府还推出了“私人订制”服务,食客可根据自身喜爱提前量身订制潮菜菜单。
百年银屏经营创新引起关注。在第四代掌门人陈训哲的大胆创新下,将沿海地区新鲜的海鲜产品融入到蚝烙当中,以“专业、健康、新鲜、多样”为理念,赋予了传统蚝烙新的灵魂。同时,引进了从事潮菜烹饪多年的专业厨师队伍,不断改进和创新菜式,使“百年银屏”从偏处一隅的莲下石路,走出莲下、走出汕头,走进全国饕客的视野。并引起了中央电视台——《舌尖上的中国2》、《南方电视台》、《汕头电视台》、《澄海电视台》、《潮州电视台》、《浙江卫视》、《潮商卫视》、《南方都市报》、《羊城晚报》、《汕头都市报》等二十几家主流媒体的采访报道。自此名扬海内外及港、澳、台地区,成为了潮汕地区百年品牌的代表。
游潮汕美景,品银屏美食,已成为海外游子及国内外宾客不可或缺的情缘,对于客居异乡的潮汕人,更是寄托着一份浓浓的思乡情绪。
传承: 亲情、孝道、传承是百年银屏的文化底蕴。
责任:个人责任、团队责任、社会责任是百年银屏的文化基因。
品质: 精选食材、确保每一道菜的出品质量是百年银屏的追求。
创新: 直面挑战,勇于创新,不断发展是百年银屏的奋斗目标。
百年银屏的创立,源自于我那美丽、独立、坚强、勇敢的奶奶。
奶奶名叫朱银屏
1928年,奶奶出生在汕头市澄海区莲下镇的一个小村庄。10余岁,奶奶就跟随曾外祖父到莲下老戏院前摆摊煎蚝烙,从撬蚝壳,再到拣蚝、洗蚝、做粉浆……,曾外祖父对每一道工序要求都非常严谨,就连两口专门煎蚝烙的生铁平底锅(俗称鼎),也得用松木生火、薯粉水清洁才行。曾外祖父的严格,造就了奶奶吃苦耐劳、追求完美的个性。
1949年,奶奶嫁给祖父,婚后在建阳老南光煎蚝烙,一煎就是几十年。她煎的蚝烙选材格外讲究,生蚝要选汫洲肥嫩、新鲜的珠蚝;薯粉要选揭阳老字号的粉;粉丝则选择韧道的凤凰米粉;就连油也要采用本地猪的鬃头肉煎出来的猪油,加上曾外祖父流传下来的两口鼎,煎出来的蚝烙真材实料、口味独特,在方圆百里有着极好的口碑。邻里乡亲经常结伍成群地喊着要“去银屏家吃蚝烙”,久而久之,大家便为之起名“银屏蚝烙”。
奶奶生有三子,每子均授一门谋生手段。大伯树梅开店卖零食水果,二伯树发制作糖果饼食,爸爸树苞(人称“阿乌”)继承“银屏蚝烙”。陈家三子成家立业后,阿乌爸爸分得了位于下王桥头的店面和两口老鼎(舌尖2均有报道),他不仅用心经营着“银屏蚝烙”,还专心研制传统潮菜,为乡亲上门代办酒席,并逐渐在当地自成一派,成为家喻户晓的厨师。
2010年,为着“不忍坐在办公室吹空调而看着老父亲受累”的念头,阿哲毅然辞掉了上市公司白领的职务,当起了“银屏蚝烙”第四代掌门人。大学毕业的阿哲推陈出新,从用料、品种等方面对“银屏蚝烙”进行创新,成功地将其打造成“潮汕名小吃”,并引进更为专业的潮菜厨师团队,创办了“百年银屏”品牌。并随着中央电视台—《舌尖上的中国2》和全国各级媒体的爆光而被全国饕客所熟悉。